24考研适合理科跨考的专业热榜24考研…来自DeanSmit-微博(理科考研热门专业)缩略图

24考研适合理科跨考的专业热榜24考研…来自DeanSmit-微博(理科考研热门专业)

??不少想考外院国关国安的学弟学妹私信我,希望我能写一个经验贴供他们参考。我想了想,心中自然是很乐意的,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都有所不同,我的备考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每位同学,由此也产生了担心对大家产生误导的惶恐。因此,一方面,希望我的经验贴能够对大家备考有所 助或启发;另一方面,也建议大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独立思考,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本文约一万两千字,阅读全文约需12分钟,分为六个部分:个人背景、择校、公共课备考、专业课备考、个人建议、结语。

?

【一】个人背景

本科普通双非院校,专业为经管类&英语,英语六级裸考低分通过。备考断断续续有8-10个月,初试公共课总分140+,专业课210+,最终排名10+上岸。

?

【二】择校

外交学院是一所名气不大,但实力很强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院校。名气不大,源于其规模太小,本科生加研究生仅有2000余人,教师400余人,总人数甚至不如某些地方高中,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实力很强,在于国关不仅是外院双一流学科(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这意味着在外院,将不仅有机会接受小班式的高水平教育,就国关学科实力而言,据我所知甚至能与清北人复并处第一梯队,这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除此之外,就我掌握的信息来看,就读外院至少还有以下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更易进入外交部。通常来说,有两种方式进入外交部,一是遴选,二是国考。而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的亲儿子,不仅能提供给学生非常多的遴选机会,也能够无形之中培养学生作为一名优秀外交官的基本素质;再者,在情感倾向上,外交部也会更认可外交学院的学生,这会在国考面试中给外院学子带来潜在优势。

据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杰出外交官统计,外交官校友数最多的两所高校为外交学院(552人)和北外(457人),其次是北大(81人),人大和上外(30人),考虑到外交学院毕业人数相较其他学校少很多,而外交官人数又为最高,从比例上来看,外交学院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因此对拥有外交理想的同学来说,外交学院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2.学制短。外交学院的国关专业是两年的学硕,其他大部分高校为三年。学制短的好处在于:第一,增加试错机会。对想入部的同学来说,需要注意,外交部要求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才能报考,而团员将在年满28岁后自动退团,因此较早毕业既可以避免因年龄限制无法报考的尴尬,也可以减少考试可能失利的试错成本。对期望在其他领域发展的同学来说,则可以在参加工作后,早一年开启职业生涯,更早进行财富积累。第二,提高竞争力。伴随着干部普遍年轻化趋势,毕业后年龄小能使我们一定程度上更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也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劣势

1.双非,且知名度不高。外交学院是双一流,但并非985或211,虽然国家号召逐渐取消招聘中对985、211的要求,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仍存在不少限制双非高校的影子。并且,对有志在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的同学来说,报考外交学院意味着可能要放弃通过选调进入队伍的渠道,尽管外交学院作为一所专为各级外事部门输送人才的特色型高校,但其并不在许多省份的选调高校名单中。此外,不少高考同学以高于浙大、武大投档线的分数选择提前批进入外交学院,但外交学院的知名度在北京周边以外地区(尤其南方)的知名度却并不如传统985、211。对此,报考外交学院的同学要做好充足心理准备。

2.活动少,圈子小。由于外交学院人数少,因此在学校资源、社团活动等方面不如其他综合性大学丰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给了外院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每年本就少量的毕业生一旦分布到全国各个省市,那更是寥寥无几了,与其他高校动辄几万的毕业生相比,外院毕业生不容易在当地遇到自己的校友。不过正如有句话说“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虽然外交学院毕业生数量少,但都在世界各地做着崇高的事业。

?

【三】公共课备考

关于公共课,我并未花太多时间,大概只占整体学习时间的20%,因此无法给大家太多的学习建议。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政治

1.视频课。我利用犯困和学习状态不佳的时间用1.5倍速看完 的视频课,并做了思维导图。在遇到不太理解的或重要的知识点时截屏下来,方便后期查阅。

2.《精讲精练》。这本书内容较多,我粗略阅读了两遍,简单梳理了一下框架,用笔划出了书内重点内容,并把里面的习题给做了一下。

3.刷题。我把刷题作为学习知识点的主要方法,以《1000题》为主,每一个选项的答案我都会看,做错或不懂的选项的答案要抄录下来,定期学习。我也会用碎片时间在anki里刷《1000题》和其他题库。纸质版的《1000题》大概刷了3遍,anki刷了100多天。注意: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好好记忆,今年考试出现了好几道与我做错题目相同的知识点,由于我过于敷衍了事,没有好好记忆,在考试时拿不定答案,错失好几分,导致选择题并没有拿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4.时政。在平时我并没有拿出特定的时间学习时政,但几个重要事件还是会稍作关注。时政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分数都应该拿到。在12月左右会有专门整理出来的多种版本的时政合集,大家届时关注即可。

5.主观题。用研木易木子公众号里整理的提纲辅助下背了《肖四》,整理补充了其他资料中我觉得相关的重要内容。

6.预测题。各个老师出的预测题不可忽视,非常重要,基本涵盖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我基本每天都会做一两篇预测题的选择题,所有错题的知识点都需要好好重视,到考前我算了一下自己所有的预测题选择题的均分,大概是40分多一点。

政治总体来说不难,但由于我有时学习会插科打诨,基础知识不扎实,丢了不少分数,最终分数70+。同时,我认为国关的知识可以适当运用于主观题答题当中,可能会有奇效。

(二)英语

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本科期间一直在学英语,词汇量较大,雅思阅读也曾考到了8分,因此对英语相对自信,花在其上的时间不多。

扇贝里5000多个的考研词汇基本都认识,背了三四遍后又背了一两遍专八词汇。真题只做了阅读,反复做了2-3遍,错误率高的文章会再视译一下,不认识的单词或无法理解的句子我会记录在便于携带的单词卡上,不定期回顾。作文基本没怎么看过,考试前几天整理了几个专题,汇总了几个套话,但正是由于对作文的忽视,我考试时写作文没有思路只匆匆写完,最终在完形错3个,阅读错1-3个,新题型全对的情况下,只取得了70+的成绩。因此,大家在准备时切忌盲目自信,一定要全方位准备,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忽视。

?

【四】专业课备考

网上关于公共课的学习经验不胜枚举,大家可以广泛搜索学习,我不过多赘述。在这里我将重点论述专业课备考方法。

外院国关专业课考试有两门,分别为国际关系史(802)和政治学综合一(711),通常简称国关史和国关理论。

一、参考书目

1.网上流传的参考书目包括:

①《简明国际关系史》(肖月、朱立群著)②)《国际关系史》(刘德斌著)③《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著)④《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著)⑤《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⑥《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

其中①②③是国关史的书目,④⑤⑥是国关理论的书目。我认为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①②③和④⑤⑥。我推荐的阅读顺序为:①②③和⑤④⑥。

实际上,外院并未提供官方指定的考研书目,近几年的试题也偶有超出以上书目范围的内容,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尽管考试内容仍能够很大程度上从上述六本书中找到答案,但我个人认为仅学习这六本书的内容不足以取得理想成绩,适当阅读其他书籍与论文是重要且必要的。

在初试阶段,我并不建议准备时间不够完全充分的跨考同学精读国关著作,因为就应试而言,相较于看论文,啃原版著作的成本收益更低。备考期间,我并未阅读太多原版著作(约三四本),但浏览了两三百篇论文,并摘取重要信息做了笔记。一方面,这些书籍和论文极大地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加深了我对国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备考乃至考试期间的自信心。

2.我阅读过的其他书籍包括但不限于:

①《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刑悦、詹奕嘉著)②《大幻想》(约翰·米尔斯海默著)③《理解国际冲突》(约瑟夫·奈著)④《权力大未来》(约瑟夫·奈著)

3.此外,以下工具书也可用于辅助学习:

①《国际关系实用手册》(黄日涵等编)②《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简答论述题》(白鹤编)③《国际关系关键概念》(马丁·格里菲斯等著)

?

二、时间安排

在备考前期我都是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零零散散也有两三个月,7月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去,备考总时长大概是8-10个月。

(一)总体规划

我专业课的备考期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1.掌握书本+整理笔记(5-9月)

作为跨考生,初读书本,我很难理解理论当中的专业术语,总是犯困,历史也是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一度陷入焦虑状态。究其原因是我没有掌握阅读方法,过于盲目地尝试将书本从头读到尾。我认为阅读应当先仔细研究书本编著的结构框架,再根据每一个框架进行阅读,最好定期总结归纳所阅读的内容,并养成动手记录关键信息的习惯。在这一阶段,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参考书内容,还需建立好知识体系结构,初步整理好要背诵的笔记。

2.背诵笔记+补充学习(9-11月)

我大约从9月份开始背书,已经记不清具体背了多少遍。背诵初期我是用艾宾浩斯记忆法,以一个月为周期,先提前在艾宾浩斯表上记录好一个月内要背的所有内容,每背三天新内容就空一天巩固;背诵后期(11月)从头背到尾不再复习,基本上是两周过一遍所有内容到一周过一遍所有内容。背诵过程非常痛苦,基本是背了忘忘了背,因为一直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一度背到自我怀疑。在背诵阶段,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与规律的作息习惯,并学会心理调节。我总是某几天觉得什么东西都记不住,但是过几天又感觉状态特别好,什么都能答的上来,到后来已经慢慢习惯了这样不断起伏的心理状态,心态渐趋平稳。因此大家在觉得自己背书背不进去的时候千万不能自我放弃,这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可以适当减少背诵内容,改为看几篇论文,整理整理笔记,或再梳理一下框架作为替代。

这一阶段,也是我大量补充参考书外知识的阶段。我通常每天会有意识地把背诵中总是背不下来的知识点记在本子上,通过阅读相关论文换种思路理解并加深记忆,尝试将某些晦涩的内容重新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也会大致浏览论文标题,选取一些可能对答题有 助的文章阅读。在背书背的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也会看看网课或国关领域相关的视频。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一定要适当记录在后期可以翻阅的笔记,不然极有可能会忘记。

3.背诵笔记+模拟试题(11-12月)

背诵要一直持续至考试的前几天,在11、12月,可以开始有计划地练习外院和其他高校的真题,既能检验背诵的效果,也能进一步调整、明确背诵的重点内容。在练习时要学会把握默写关键词句还是默写全部内容之间的转换,以提高练习的效率。在这一阶段是情绪最容易出现波动的时期,往往会产生自己什么都不懂、时间来不及、考试考不上的感觉,从而引发厌学情绪。这是正常情况,大家要学会接纳心态的起伏变化。为了更有效应对这种心理,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前期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都要扎扎实实地学习。

(二)每日安排

7:30-22:30,其中11:30-14:00和17:30-18:30用于吃饭和休息,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10个小时,学习期间不玩手机,但可能会吃零食或上厕所放松一下。我一直非常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秉持以效率取胜而非时间取胜的观念,因此,我并不主张熬夜学习,在状态尚佳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完成当天的任务即可,不必急于求成。

我的学习方法是:先把一个月的任务写下来,平均分配到每个星期,并以每一个星期作为节点。在每一个节点,我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写在本子上,标注好大约是在第二天的哪一个时间段完成,第二天完成任务后在相应位置打勾。一般我不会把时间规定的太紧凑,否则有可能会因某一项任务没有完成继而影响下一项任务而导致恶性循环,影响学习积极性。

每天的学习内容并不会很固定,但专业课是必学的内容,并且我倾向于历史和理论同步进行,而非学完历史后再学理论或反之(因人而异)。通常我会在白天安排学习专业课,晚上学习公共课,在公共课学完后看看论文或者再回顾下当天所学的专业课内容。在每天饭后,我一般会看政治/专业课视频或刷刷单词,若是太疲惫就会单纯地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三、专业课学习

(一)国际关系史

国关史初试只考查1917年以后的历史,基本不会出现1917年以前的内容,因此时间精力有限的同学可以选择性涉猎。

我将国关史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大块进行学习,其中二战后是重点。

1.二战后

我重点阅读了《简明国际关系史》。拿到任何一本书,我都建议大家不急于直接开始阅读,而是要首先研究下书的结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目录。《简明国关史》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撰的,我将其分为两部分:二战后-冷战结束(1-3编),冷战结束后至今(第4编)。具体各编又对应四个时期:①1945-1950s中期②1950s中期-1980s中期③1980s中期-1991 ④1991后。编下面的章则对应不同的地区/国家等的情况,可分为:①美苏②亚太③欧洲④日本⑤中东⑥第三世界⑦联合国等。需要注意,上述的分类只能够粗略地概括书本的结构,因为无论是按时期来看还是按国别分别来看,内容都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交叉相融的。例如,按国别来看,第三世界(⑥)既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也包括亚太地区(②)和中东(⑤)部分国家;欧洲(③)的发展与美苏(①)有密切关系。按时期来看,某一地区的事件可能会穿插四个时期中的任两个,尽管它只被放在某一编当中。

我在按照书本顺序阅读完几遍后,还会按照国别进行跳读,例如在第一编第二章是论述美苏,第三章是论述亚洲和中东,第二编第四章又回到了论述美苏,那么我就会在看完第一编第二章后,再看第二编第四章,继而看第七章、第八章……

二战后的内容可以简单做一个表格,横轴对应国别,纵轴对应时期,每阅读完一部分之后就把相应的知识点填充进去,等表格填完了,框架也就建立起来了。

2.二战前

二战前的内容以刘德斌的《国际关系史》为主。第一版和第二版我都买了,比较而言,第一版对战前史的描述更为详尽,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学习第一版为主,第二版中增补的部分作为补充。战前史的部分内容不多,考试占比也很小,除了要知道基本的名词解释外,我将其按照专题进行整理。例如:①俄国革命与一战结局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③德国赔款问题④欧洲安全问题⑤绥靖政策⑥经济大萧条……等几十个专题,实际上也就对应着几十个简答题或论述题,大家也可以通过整理其他高校战前史的题目厘清重点,再在此基础上多总结几个专题。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看看央视的几个二战相关的纪录片做大致了解。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好能够结合世界地图辅之以图像记忆,涉及到领土问题的时期,我会通过http://geacron.com/home-en/这个网站输入年份查看历史地图,或根据前辈整理好的相关图片加深理解。

?

(二)政治学综合一

《思想范式命题》是重中之重,但我个人感觉这本书不太容易建立起各章之间的逻辑,读起来较为晦涩。因此我建议大家先阅读《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是秦亚青老师各类文章的合集,既有对主流国关理论的详细介绍,不同流派之间的比较也十分清晰,总体而言不难理解。《国际政治学概论》比较简单易懂,但里面的叙述不太适合用作答题语言,考查的内容也不多,针对这本书,我只摘录了重点名词解释,练习了部分课后习题。

我认为学好理论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比较分析。理论的考查内容不多,难点在于理解,理解的关键在于比较不同流派或同一流派不同分支之间的区别。我建议大家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就需要回顾之前的知识点,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并以表格方式记录。例如在《思想范式命题》中学习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之后,之后的章节对卢梭、洛克的介绍中也有自然状态的描述,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几种自然状态分别在提出的背景、人性、解决办法、发展方向等有什么区别。又如古典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都属现实主义流派,它们在前提假定、核心命题、分析层次、意义缺陷等又有什么不同。

2.归纳整合。这几本参考书各有偏重,编著的风格又大不相同,因此,我在大致了解了每本书的框架后,对所有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制作了框架目录。我将其分为六个专题:①现实主义②自由主义③建构主义④英国学派⑤其他理论⑥国际政治学概论。继而将每本书的知识点标题再相对应地填充到各个专题板块。例如我将现实主义分为:①渊源与发展②古典现实主义③新现实主义④现实主义的其他分支⑤均势理论⑥地缘政治学⑦霸权稳定论⑧威慑理论⑨其他中观理论⑩冷战后的发展?权力观?安全观…(可接着继续划分)。并可在相应的标题后标注对应哪本书的第几页,方便学习时查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几本书的同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更好的 助我们总结参考书的知识点。

3.关注时政。初试阶段的时政主要关注中国外交,近几年理论多次考查中国外交的内容,包括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正确的义利观等都曾考查过。我认为中国外交可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①新安全观②新型大国/国际关系③人类命运共同体④一带一路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⑥正确义利观⑦主场外交⑧伙伴关系外交⑨多边外交⑩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中国外交的内容大家一定不可忽视,有些可能考查名词解释,有些则有可能考查论述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要性区分。除了中国外交外,国际达成的共识也需要关注,有可能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另外,时政内容在复试阶段也是考查的重点。

?

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搭建框架和史论结合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方法。无论是在看书,看论文,整理笔记等各个阶段,大家都要首先明确学习内容的框架是什么(通常通过研究目录、摘要、小标题等),再进行学习,适当画个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并且,要有意识地联想某个知识点能否与历史/理论对照起来。在我学习过程中,《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这本书对我建立史论结合的思维起到了很大 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阅读。

?

四、资料学习

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才能有更清晰的方向以避免许多弯路。在备考前,我曾花了几天时间搜罗购买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学长学姐的备考笔记、论文、真题、网课等,这些资料并非全都实用,但它节省了我将在正式学习期间去盲目搜索各种信息和知识点的时间,使我能够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至于在学习途中因缺少某方面资料再去辗转搜罗而打断学习状态。以下,我将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使用各种资料的心得。

1.笔记

我认为,有一套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这份笔记既可以是自己整理的,也可以是从学长学姐处买的。笔记是书本知识点的精炼与重新整合,它简单化复杂的知识点,弥补书中疏漏但重要的内容。我在备考期间从各种渠道买了四五份不同学长学姐的笔记,这些笔记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选择了一份综合内容、排版、框架结构最便于我理解的一份作为核心笔记,综合其它笔记和自己学习的课外知识点,补充至这份笔记中,最终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排版调整,形成自己的笔记进行背诵。

在我备考使用笔记过程中,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①通读笔记。掌握笔记的结构框架,比如国关史是按照国别整理,还是时间顺序整理的,理论是按流派整理的,还是发展历程整理的,每一个板块内又是怎样分类的等等。对自己手中的笔记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顶层思维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②补充笔记。一个人的笔记不可能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知识点,因此在核心笔记的基础上,我还会有计划地将其他笔记的知识点补充至核心笔记的各个知识点板块中去,同时将论文、视频、书籍中看到的可能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一并添加。为了把补充进来的一般性知识点与重要知识点进行区分,我也会另建文档,将一般性知识点标记为课外补充的内容,只提取关键信息,在之后的学习中做到有印象即可。

③重构笔记。这一阶段主要是将笔记的知识点重新进行排版和划分,在前期大量的补充之后,由于疏于整理,笔记会显得凌乱无序,如果不对其进行重构,将不利于背诵过程知识点框架的建构。在重构笔记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将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分区、迁移,这个过程能 助我们再一次梳理知识框架,加深我们对整个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印象,从而在考试答题的过程中迅速反应,抓取某一知识点,继而向上、向下、平行延伸,形成完整的答案。

④背诵笔记。在背诵笔记之前,可以先将需要背诵的核心词条全部整理出来,不仅可以对背诵量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便于冲刺阶段的自我抽查。进入背诵阶段前最好能够确定笔记已经不需要大幅修改,这样能避免背诵计划被打断,或背诵过程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逻辑框架受到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仍需补充笔记外的一般性知识点以扩充知识面,我的建议是一般性知识点最好另建文档,摘录知识点的关键信息,从不同角度几句话简单概括,定期翻阅做到简单背诵了解即可,而非直接加入核心笔记中进行重复性背诵,否则会大大增加背诵的压力且成效不高。

总的来说,在这四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框架的建构,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要有意识地在脑中反复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在正式考试的前一个月,我会经常性地练习合上笔记将整个笔记的词条按照每一块框架背诵或默写出来。至于笔记的形式,我建议以电子文档为主,既节省时间,也便于查阅和修改。

2.论文

没有学术经验的同学们无须对论文有畏惧情绪,实际上绝大多数论文并不至于特别晦涩难懂,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寸步难行,但一旦掌握技巧和方法,将会从看论文的积累中大大受益。

关于看论文,我的建议如下:

①学会选择。我并不建议大家一股脑漫无目的或仅凭兴趣地去看论文,看论文的最终目的是 助我们在考试中答出逻辑结构和新颖观点。一篇短论文大概10页,即使3分钟看一页也得30分钟,如果不加选择地去看了无益于考试的论文,将会浪费我们本就紧张的备考时间,因此,正确挑选要看的论文非常重要。我认为需要看的论文相对应有以下几个特点:参考书内不懂的核心知识点、梳理类的(通常研究生毕业论文比较便于理解)、对比类的、外院老师写的、简短的等。只要论文符合上述任一特点,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备选。

②掌握重点。看论文时应当抱有目的性地去阅读,明确需要从论文当中收获什么。我认为,一是学习行文,每篇论文结构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可以用于简答题、论述题的答题框架中去,同时也能 助我们形成答题的惯性思维。作者通常会在摘要当中简要概括论文的结构,因此,摘要是每篇论文的首要的必读部分,其次我们需要看一下小标题,厘清论文的层次,最后再进行阅读。二是拓展观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提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由此从多个角度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整合,如果遇到与书本观点相悖的情况,我们通常以书本为准,其他观点也可提及,但切记须言之有理。在学习观点的过程中,我通常会将重要的词句用颜色进行标示,后期复习仅需再过一遍标示的词句即可。三是碰碰运气。实际上,外院真题中考查的部分简答、论述题都可以从往年外院老师论文中找到相关话题,例如冷战起源的原因,朝核危机的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等等。如果考试题目恰巧与看过的某篇老师论文关联性很大,那论文的积累将 助我们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③勤做笔记。如果我们只简单地看一遍论文,过不久就会忘记,因此需要把论文中的核心观点记录下来,以便回顾总结。我习惯把其分几个不同专题,往里填充有关内容,再不定期地整合同类知识点。比如我在中美关系专题当中加入了①中美关系变化②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③中美实力变化对国际秩序的影响④两种理论在中美竞争中的应用⑤用三大理论解释中美关系⑥中美权力能否和平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必要时我会以表格的形式把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同时在较晦涩的知识点后用红色字体补充事例或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不至于再复习时对记录的内容不知所云。

3.真题

真题可分为外院的真题与其他各高校的真题。

外院的真题无论是在备考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需要进行仔细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学校出题的重点、方向、趋势。备考就像航行,真题就是终点,只有时常观察终点在哪里,才能保证不出方向性错误。

在前期研究真题的过程中,我将历史真题的名词解释的类型大致分为:①人物②条约③会议④政策/战略⑤组织⑥特定事件⑦争议地区。那么在我看书的过程中,就会格外关注以上七种类型的名词。再者,通过总结,我明确了名词解释的结构模板:①下定义②背景③内容④评价/结果/影响⑤最新情况(如有),那么我就会在书本上勾勾画画,明确标出该部分对应的是上述五种要素的哪一种,若书本内容不够明确,那必要时我便会查阅资料进行补充。至于简答和论述题,我将其分为:①单个名词解释的扩展②多个名词解释的结合。前者需要对某一个名词解释(例如组织、事件)结构模板的五个要素进行扩展,后者则需要具备统筹横向(同一时期但不同国家/地区)或纵向(同一国家/地区但不同时期)知识点的能力,先梳理结构,再补充多个名词解释,最后总结。在中期,我则会偶尔看看真题,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同时调整学习内容的侧重点,避免偏离外院考查的大方向。在后期,则需要快速过一遍所有真题,先在头脑中想出结构、再延伸出每一结构知识点的关键词即可。在这一阶段,若有兴趣也可以总结规律,自己预测题目,例如我发现2010年后的人物考查,除让·莫内外,基本都是在人物出生或逝世的整十周年,联合国专题每隔两年就会考一次等等。但要注意,无法证明该规律具有参考意义,大家不能忽视其他内容,仍需做到全面掌握所有知识点,而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重点注意即可。

其他高校的真题可在备考后期用于刷题,在前期无需过多关注。外院的真题我通常按照年份进行练习,而其他高校的真题,我会先按照类型(如组织类、战略类等)、专题(如亚太、美苏等)进行集中整理,然后再进行练习。

4.网课

市面上外院国关网课的选择较少,在备考期间我既跟别的同学拼课报了班,也买了往年的网课视频。总的来看,近几年的网课内容除了几个时政问题外,都大致相同,经济条件有限又确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选择购买往年的网课视频来看,如果实在心里没底也可以选择拼课或单独报班。我自己并没有太将重心放在网课上,也不太习惯网课的上课方式,因此网课对我个人的 助并不是特别大。不论是买视频课还是报班,我建议大家都不能过分依赖,觉得看了课就万事大吉,而一定要养成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这非常重要。

5.其他

除了学习上述的资料外,我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一下国关领域相关的博主、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内容,以下是我的部分关注(无序)。

微博:①外交部②战略安全与军控在线③玉潭渊天④金灿荣教授⑤国关大侠客⑥王帆教授⑦沈逸⑧王义桅⑨施展世界⑩胡锡进……(具体可查看我的微博“国关咋学啊”的关注)

微信公众号:①国关国政外交学人②国政学人③国际关系研究④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⑤政治学与国际论坛⑥中国政府网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bilibili:①风云大外交②沈逸老师③国关学术青年④观察者网⑤玉渊潭天⑥外交学院王帆⑦朱文晖⑧向阳alan君……

?

【五】个人建议

除了上述的内容外,最后我想根据我的经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坚定目标。

大家切忌盲目跟风,随意选择某个学校或专业,一定要深思熟虑,明确考研是为了什么,读完研后要干什么,报考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真的喜欢的,不然很容易在备考期间自我怀疑,无法坚持到最后,即使勉强学习,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我同样建议大家在备考前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环境背景进行合理的选择,不要定一些遥不可及或过低的目标,而要定适合自己的。一旦确立目标后,就一定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并且不要轻易改变,正所谓“有志者,立恒志;无志者,恒立志”。在我备考期间,好友多次 我分析,建议我换其他性价比更高的985高校,但我心里非常确定不会做一丝动摇,最终成功上岸。直至现在我也非常感激当时的自己没有左右摇摆,把它视为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2. 定高标准。

在确定了目标院校和专业后,就要朝着高分看齐,而不应该自我心理暗示以过线要求自己。若是以低标准要求自己,不仅会直接影响备考时的学习状态,也会使自己在正式考试答题时缺乏自信,畏畏缩缩。因此,我建议大家无论是在备考时还是考试中,都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势来,奔着前十名,前三名甚至是状元努力。

3. 调整心态。

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考研期间有焦虑、紧张、悲观、自我怀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产生,越接近考试日期越强烈。针对这种现象,大家要有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姿态,冷静地看待,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周期性出现,大家可以在出现这种情况时适当减少学习任务量,但一定要自信,按照学习节奏走,就不会出问题。

4.保持健康。

备考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几天的学习任务,继而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学习进度和节奏。尤其在正式考试的前几天,是备考的关键时期,又恰逢冬天,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通常我在备考期间会隔几天就在晚上跑跑步,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也能释放一下紧张的情绪。在考试当天也不能放松警惕,我正是因为在考公共课当天精神高度紧张加上不注意保暖,导致第二天早上身体不适精神恍惚,难以调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24考研适合理科跨考的专业热榜24考研…来自DeanSmit-微博(理科考研热门专业)插图
结果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

【六】结语

考研是场攻坚战、持久战,是和自己、知识斗智斗勇的过程。这篇文章必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大家在真正学习中去感悟、理解。作为考研的过来人,我坚信,大家凭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超过他人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同时希望大家不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而要学会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最后,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取得理想成绩,不辜负自己的努力。我们外院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