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主观题心理考研背背+Day20人格旁观者积极心理学_网易…(心理学主观题评分标准)缩略图

社会心理学主观题心理考研背背+Day20人格旁观者积极心理学_网易…(心理学主观题评分标准)

主观题背诵
社会心理学主观题心理考研背背+Day20人格旁观者积极心理学_网易…(心理学主观题评分标准)插图

正式起航!

不会答题的关键是没记住
其次才是技巧和知识点的融合
跟上小思的步伐
背起来


简述偏见产生的原因。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偏见产生的原因包括:
(1)团体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偏见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例如,在“二战”前的德国的大萧条时期,很多人将犹太人看作竞争对手,觉得他们是威胁,从而产生了大范围的敌意和歧视。
(2)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所致,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的偏见。例如,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偏见和歧视是习得的。
(3)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建构等解释偏见的产生,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恐惧、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人的偏见。
(4)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用个人内部的因素解释偏见,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形式把偏见看成是一种替代性的攻击,另一种形式则将偏见视为一种人格反常,一种人格病变。
(5)人格理论
有研究者用右翼权威性(rwa)量表来测量权威性人格中的保守主义、攻击性和服从,发现rwa能聚合成单一维度,而且能有效预测偏见和自我中心行为。

偏见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知觉的影响:偏见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知觉,以性别偏见为例,尽管照片上男性与女性的身高一样,但人们的实际判断依然有很大的差异。
(2)对他人行为的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偏见也影响他人实际的行为表现,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在自证预言中。偏见不仅影响偏见持有者自己的行为,而且也影响对方的行为。偏见持有者对对方的预期会使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表现行为。这种个体使得目标对象产生符合预期行为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

如何消除偏见?
(1)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因而通过社会化和教育可以减少或消除偏见,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
(2)受教育程度:偏见是后天习得的,更多地来源于知识的缺乏和狭隘。要减少偏见,就要减少学习偏见的机会,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3)直接接触:接触假设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这里所指的条件包括地位平等、有亲密接触、团体内部有合作并有成功机会、团体内部有支持平等的规范。增加和鼓励个体间的平等沟通有利于人们获得新信息,进而改变原有的看法。
(4)自我监控:由于偏见本身也与认知过程有关,所以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检控也可以减少偏见。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偏见时,通过静下心来想、抑制自己的偏见反应等减少之。在此过程中,内疚感、自我批评、搜寻引发偏见反应的情境线索都有助于偏见的消除或减少。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当有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人们不大可能去 助他人,其他人越多, 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 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引起旁观者效应的主要原因与以下的几个因素有关:
(1)责任扩散:即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2)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假如其他人漠视该情境,或表现得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们也可能认为没有任何紧急事件发生。
(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如何增加助人行为?
(1)利他主义的社会化
①树立榜样。如果人们看见其他人的 助行为或读到他人 助的故事,是否会更有可能做出 助行为。
②做出具体的 助行为。研究显示,不道德的行为能滋生不道德的态度,而 助行为能促进进一步的 助行为。儿童和成人都可在做中来学习。
③促进内部动机。要警惕“过度辩护效应”。过度辩护效应指的是,当对一种行为给予超过适度的反馈时,个体可能会将行为归因为奖励这一外部反馈而非内部动机。因而奖励人们本来就会做的事情反而会削弱其内在动机。我们可以将这一原理积极地表述为:对人们的良好行为给予恰到好处的反馈,我们也许可以增加他们自己从做这些事情中得到的快乐。
(2)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了解了抑制利他主义的因素就会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证据显示,通过普及旁观者效应的知识,就可以有效抑制旁观者效应的发生。
(3)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对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兴趣的一个极佳例子,是对人们的长处和优点的研究。
背诵完成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在看】打卡
在评论区记录
打卡天数+背诵心得
— end —
提前了解考试要点
为后期冲刺做好准备
需要跟着 系统学习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 qinsilan 咨询哦
想要跟上今年最新的背诵活动
扫码下方二维码按照科目进行购买学习

报名方式
扫码海报二维码即可
23考研小伙伴
扫这里
想了解班型课程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 qinsila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