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2考研报考人数可能达到462万,相对去年人数激增85万…(如何看待2022年)缩略图

如何看待2022考研报考人数可能达到462万,相对去年人数激增85万…(如何看待2022年)

原标题:如何看待2022考研报考人数可能达到462万,相对去年人数激增85万?

如何看待2022考研报考人数可能达到462万,相对去年人数激增85万?

近年来考研人数持续增长,几乎是年年创新高。

庞大的报考人数决定了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

我从8个维度,几十个角度详细给你剖析一下很多人考研失败和成为炮灰的教训和经验,并给出最干的复习建议,提前知道考研时众多人成为炮灰的原因,提前规避,这样你复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不要仅仅是简单的收藏起,你以为你收藏了后面会再看,其实你大概率不会。所以,就现在耐心读完,并贯彻到考研备考过程中去,绝对对你整个备考过程有很大 助,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可能很多人都读不到这里~

看完后觉得有用的小伙伴,请 我点个赞吧,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创作者也不能纯靠用爱发电,这是我的正反馈,就像你在考研备考过程中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一样,建立正反馈才能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而坚持是做成任何事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

素。

这绝对是你从未见过的考研经验贴,光考研避坑这块,我就写了1万字,算上复习经验,全文近4万字,最全保姆级考研备考教程。对于考研这件事,准备的越充分越好,不要嫌准备的早了,准备的越早,后期你会更淡定!

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院校报录比、真题、各科复习规划等等这些我们都需要提前了解

一、为什么考研这么多炮灰?真实的原因分析!

首先,考研是选拔考试,每年的报录比在哪里,不管怎么样,都总会有人考不上,当然,也总会有人考得上,就看你是哪一批人了!

根据考研分数,考研最终会有4种结果:

(1)总分数未过国家线(包括各种原因弃考的童鞋);

(2)总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未过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

(3)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但复试被刷;

(4)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拟录取;

这4种结果,某种意义上就像4层漏斗,每层漏斗都会过滤掉一些同学,所以最后总会有人考不上,同样的,也会有人考得上,这个时候就要问自己了:既然每年都会有人考得上,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哪怕过程辛苦点呢?

根据上述的4层漏斗,你确定一下每层能达到的人数有多少?

知识点1:考研3条线是什么?

考研3条线指的是:国家线、院校线、单科线,其中:国家线指的是读研的基本分数线,也就是只有过了这条线才具备读研的资格;单科线是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的最低

录取线,只有在总分和单科线都过了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总分特别高;院校线特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部分学校也有自己的分数线。

1、硬性的报录比

虽然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在增多,但报考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多,甚至增长的比例比录取人数增长率要高,这必将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

2017年是177万报考人数,2021年是377万考研报考人数,哪怕同样的录取率,随着报考基数的增长,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考不上,毕竟177万的80%和377万的80%是不一样的(80%仅仅做说明用,数据不准确)。

2、很多人的虚假努力,并举例

这条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本来想点赞的,不给我点赞了,哈哈,但同样也给很多准备考研的人提个醒,这点很重要:

(1)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我感动;

(2)考研不需要你5点起,12点睡,但需要你在白天备考的10个小时保持高效率;

(3)过程再惊天动地,都没有成功上岸这个朴实无华的结果更震撼人心;

(4)劳逸结合,效率第一,休息、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5)虚假努力举例(重要,仔细看):

不看经验贴,不知道考研整个过程各个时间节点,不知道各科应该怎么样复习,自己死看

书的,其一也;

看了经验贴,不吸收内化,结合自身情况,生搬硬套,还觉得别人方法没用的,其二也;

只看考研视频,感觉自己都会了,但看完视频不去整理视频知识点,不去背诵记忆,不去做题,其三也;

盲目堆时间,每天早5:00起床,中午不休息,下午11:00回寝室,貌似一天14-15小时复习时间,实际看书的时候哈欠连连,注意力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坚持不到1个月的,因为违反身体的物理现状,其四也;

不注意劳逸结合,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浪费时间,后续感冒、各种不舒服,效率低下,其五也;

追剧哥,看剧姐、幸福小情侣,其六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一周有3天不复习(前期不算),其七也;

不做考研规划!

其他(后续补充)

3、择校问题(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我个人思考的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

对于你=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也可以接受?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本专业强势院校的情况,可以选择:

01看经验贴和择校视频

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我建议你多看一些院校选择的视频(—般各大机构都会有院校选择指导课程,网上一搜就有很多, 上也有很多经验贴,b站和知乎都是搜索资料的好地方),这样可以让你对考研院校的选择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02向学长学姐咨询

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院校之后,你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一下相关的问题。过来人的解答可以给你关于该专业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不喜欢,现在换还来得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决定了你之后的一切。

这一块需要多花点时间,先把学校确定好,多去知乎、 等地方看经验贴,了解清楚你想要考的那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然后对比自己的实力,预估考上的可能性!

03了解清楚是否歧视双非、外校

尤其是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

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04了解清楚录取规则(加权成绩计算方

在信息收集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后的加权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复试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计算分数的。复试流程一般可以在对应学校或对应专业的官网可以查到,或者一些特定专业的交流群里群主也会收集,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细节的可以看我后面分享的复试问题,针对本科成绩、竞赛、获奖等都需要了解清楚所占比例,这样心里才有底气。

加权成绩的常见计算方式:

(1)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

折算成100分,再五五开加权。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复试,存在复试逆袭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因为复试比例占比很大。如果考这类学校,进入复试后一定要充分复习。

(2)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折算成100分,但初试占比要比复试大很多(这里的七三开只是举例,具体占比要自己去看)。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初试,如果初试分时很高,复试求稳,一般问题不大。当然,逆袭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了。

(3)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这类学校比较特殊,因为初试500分,复试什么环节、多少分不清晰,要看具体的计算公式,测试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

我们在了解加权成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初试决定着我们是否能进入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总成绩决定着我们的综合排名和是否能录取。

对于大部分的同学而言,可能现在对于考研的准备还比较茫然,其实这个时间段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方向,而不是具体的问题,包括目标院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报录比、历年分数线等基本信息、各科的复习经验、复习用书、联系上岸的学长学姐等基本准备工作,看完这篇经

验贴绝对不在迷茫了,后续看的就是行动了

4、错过考研重要节点:考研日历(比如报名、现场确认等)

每年都有人因为错过报名、错过现场确认等未能参加考试,我也是很服!都已经是22-23岁的人了,这点小事还是要有意识呀,不然真的

好亏!

23考研的同学往后顺延一年哦。

补充考研日历给你,收藏起:

3-12月为备考复习期,中间穿插网上报名(10月)、11月现场确认等环节。次年的2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复试或调剂,6月录取,9月开学报到。

1、2021年3月:准备阶段

全面搜集考研信息和资料,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看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复习经验,确定考研复习计划;

购买公共课、专科课资料;

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

2、2021年4月-2021年6月:基础复习阶段

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打基础阶段,结合考研视频全程过知识点;

3、2021年7月-2021年8月:提高阶段

主要看强化视频、重点突破数学、英语阅读、专业课基础等,这个暑假建议留校复习;

专业课开始复习.多看经验贴.准备把握专业课复习过程;

英语重点在阅读部分,词汇、长难句保持;

数学:把所有基础内容全部复习完毕,基本完成第一遍刷题;

继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复习态度;

4、2021年8-9月:出考纲阶段

关注招生简章、考研大纲,看考研大纲变化;

5、2021年9-2021年10月:报名和差缺补漏、真题

考研报名和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预报名(9月底)和正式报名(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复习是用于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

6、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模拟阶段

做真题模拟题,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

7、2021年12月:临考阶段

打印准考证、订考研房间;

8、2022年1月-2022年2月:复试备考阶段

根据复试大纲,准备复试;

9、2022年3月-2022年4月:复试

出考研成绩,进行复试;

10、2022年3月-2022年5月:调剂阶段;

11、2022年6月-2022年9月:录取、报到阶段;

5、心态不好,心态崩了退出复习

01考研更多的是个体力活

考研最根本定律:听课+看书+理解知识点并记忆+大量刷题+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取得好成绩;

考研拼到最后,智力占比真的很低,更多的是体力和坚持,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智力的地方。

对于普通的备考者而言,考研备考周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一般是从暑假前开始准备,暑假完全开始准备,12月份考试。

我当时是5月份开始准备,7、8、9月暑假留校复习,10-12月留校复习。全程6个月,每天早上8:00起床,晚上10:30回寝室,中午休息2小时,每周休息半天。讲真,这个真的是体力活。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有一半的考生是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的。所以、备考过程中、必须保持

一颗良好的心态。

可以说,考研过程确实是煎熬的,那些告诉你三个月就能轻松考上研的,我不说是骗人的,但绝对不适用一本及以下的学生。

所以,时刻要告诉自己,光明就在前方,一定不能气馁。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和朋友聊—聊或者看一个电影放松一下。但是,一定要保持住一个我是考研人的心态,坚持到考研结束。

02相信自己,高手不多

为什么说相信自己,高手不多呢?因为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你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你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占不到3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3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03仰望星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埋头赶路

对于刚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而言,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包裹,觉得神秘且迷茫,这个时候去看几篇干货性很强的通告经验分享,比如:

知乎或 上的一些高赞回答,你就会对整个考研过程所需要准备的书籍有所了解,一些常见的坑也可以避过去。

对于目标院校特定专业的信息掌握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

你这个专业每年录取的人数、每年的分数线、复试是否公平、考研专业课资料等如何获取等基本问题。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考研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

其次,可以去诸如 之类的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最后,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可是无价之宝。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 助哦!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哪怕这个学长或学姐想要卖ta的专业课资料,一二百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小事,你收到的远比这点小钱多。

6、复习效率低下,不知道怎么进行时间管理?

关于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的问题,分享给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1、强烈的考研动机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动机催动动力,内驱行动。如果你是二班、双非,想通过考研改现状,或者你本身就很优秀,但想更进一步。无论是什么情况,第一步,都需要坚定

你的考研信心。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就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快的打算,然后埋头赶路,注重考研分数和最终上岸这个目标就好。

外界再大的push力都不如你内心的力量来得直接有效。

2、做好复习月计划和日计划

01做月计划

月计划主要是用于控制复习进度的,很有必要,总体总一个大体上的规划,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月计划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就是大体上每科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好!

02做日计划

很多人会说,做日计划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计划复习,毕竟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情况,

所以不如不做。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做日计划也是起到规划的作用,总体上安排复习进度,整体把控复习进度。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实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复盘、做计划都很有必要,直到现在,这两项工作,我每天都还在做。

3、来自身体的力量

01锻炼

考研是个长期战、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讲究持续发力。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高效率、心流状态·放弃锻炼这个最简单的动作。我这里说的锻炼并不复杂,每天晚上八点,在复习的间隙,去操场跑5-8圈,也就2-3公里,全身跑热,大脑也会清醒很多。跑步不需要每天都去,可以两天去一次,但需要坚持。

02主动休息

虽然我们备考时都希望时间越多越好,但其实考研过程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总长度,不要等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了再去休息,自己主动去休息,这样可以复习的时间更长。主动休息主要包括5方面:

(1)每隔1小时,主动休息10-15分钟,出去走走,对腰椎、颈椎都好,毕竟一直坐着、低着头;

(2)每天中午休息30-45分钟,小憩一下,这个动作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高效率;

(3)不同学科之间要穿插复习,可以换换脑子,效率高很多;

(4)晚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比如晚上10:30之前一定要结束复习,晚上至少睡7小时来保证身体的舒适度,考熬夜复习是不长久的;

(5)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修整状态,和男女朋友逛逛街、吃吃饭、交流一下感情,毕竟为了考研导致「妻离子散」不值得。

03主动补充能量

这里的能量包括体能和情绪能量。

关于体能: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是葡萄糖,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糖类,比如奶昔、蜂蜜水、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我个人是主要以蜂蜜水和巧克力为补充,看你个人选择。考研很消耗体能,考研现场也可以拿两块巧克力。

关于情绪能量:我们考研时,大脑是时刻绷紧的,很多时候就会产生情绪疲惫,尤其是8月份、11月份这两个节点。解决情绪疲惫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听音乐、看电影,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听听音乐,不要让大脑感觉很疲惫。听音乐看个人喜好,网易云有人做了学习专用的音乐,我当时主要听五月天的音乐。

4、屏蔽干扰

01去图书馆、考研教室等场所复习

为什么一定要去图书馆或考研教室等场所复习,很简单,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学习的地方,有一定的学习氛围,而你做考研复习这个动作就和很多人是一样的,不会觉得很奇怪。

同时,这种场所本身就有屏蔽干扰的作用因为大家都是在认真复习着的。我是极度反对在家里、出租屋复习的,效率很低。

02换个老人机

考研最大的干扰是什么?是手机。不用去看了,微信上没几个人找你,即便有,也不是啥大事急事。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换个老人机也挺好。如果实在割舍不下,下载手机软件强制锁机,类似的软件很多,比如番茄todo不做手机控、forest 等等,不要想着利用学习,如果要看考研视频,背电脑或买个二手平板,专门用来看视频就好。

7、考研的需要避开的坑(40条)

01选择>努力,选对学校;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觉得是鸡汤,但其实不是。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总比后期调剂无门,被迫二战、三战、四战的好;

02不要随大流,非985/211不可;

0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04多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上岸贴,看10篇就能明白大概;

05如果本身是双非或二本的学生,注意看下是否歧视?

06想清楚为什么考研,考上研不代表逆天改命

06上岸最重要,不要自我感动!

07不要盲目迷茫,也不要盲目自信;

08相信自己,高手不多,但认真复习的人也不少;

09不要水考研交流群,不要以给别人解答问题为由水群;

10可以找研友,但不要什么都一起,也不要受他们复习进度影响;

11确定好学校后,剩下的是埋头复习,上岸最重要;

12考研最大的干扰是你的手机,把手机锁上;

13考研英语词汇需要从头背到尾;

14准备约充分越好,不要信那种三个月的复习经验,适合他不一定适合你;

15每天去操场跑几圈,考研是个长久战,身体也是很大一个要素;

16每天都要做计划,会让我们对整体进度的把握很好;

17去图书馆和考研教室复习,不要在寝室复习;

18备考过程心态波动很正常,只要还在复习,你就仍在进步;

19你出现的问题和心态波动,所有人都会出现,不仅仅是你自己;

20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走下来的人不多,所以要自信;

21暑假一定要留校复习;

22每天复习不少于10小时,一定的时间强度很重要;

23每周要休息半天,当做调剂和复盘;

24注意效率,注重效率;

25数学和专业课的答案一定要自己在纸上系统写一遍;

26能看懂视频,不代表会做题,做题技巧需要自己去磨;

27大的复习规划要有,每日计划也要有,但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

28专业课找几个靠谱的交流群和靠谱的学长学姐,发个小红包也没啥,维系关系,大家都是人;

29数学和专业课多花时间,这两科能拉开分也能被拉开分;

30一套资料做3遍,比三份资料做一遍效果要好很多;

31做好错题汇总和总结,这点太重要了;

32考研期间,尽量不要出现大的节奏波动,心放下,回归高中寝室-图书馆-食堂的三点一线生活,尽量不要出现3天以上不复习的情况,最好不要出现波动;

33英语只做真题,尤其是阅读要精细化作业;

34考研结果最重要,过程再感天动地其实意义都不大,质朴点,功利点;

35考研讲究持续发力,不要某天打了鸡血,又有几天一点不复习;

36不要对比进度,没有意义,尤其是前期大的时候,不要因为复习的慢而懊恼,也不要因为复习的快而沾沾自喜,最后的分数是最有说服力的,毕竟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复习方法、复习方案都不一样;

37看考研经验贴,要看具体的复习经验和各科的具体经验,比如这篇回答后续的各科复习干货,比看些鸡汤有意义得多,虽然可能要枯燥些;

38考研期间尽量放弃社交,这半年不社交也没有关系的;

39保证身体的健康,感冒发烧会很影响复习效果,不如平时多锻炼,尤其是冬天;

40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不是废话,这是大道至简,你难,大家都难;

8、不知道考研小常识,效率低下,导致弃考

1、考试时间

考研初试一般在每年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

周六08: 30—11: 30: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周六14: 00—17: 00:英语(100分)

周日08: 30—11: 30: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分)

周日14: 00—17: 00: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分)

2、公共课试卷结构

01数学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2021年数学修订大纲):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题型结构分析

和之前相比:

(1)和分数上看,之前相比,高数的占比增大;

(2)从题型上看,选择填空分值大幅度拉高,从原来的56分变为现在的80分;

02英语

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

03政治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04专业课

专业课根据不同学校不一样,具体需自己查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信息。

3、报名时间

每年考研的报名时间一般是在9月-10月,9月底是预报名,10月中下旬是正式报名。之所以出现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是为了怕初次参加考研的童鞋们不熟悉报名流程,但二者都是一样的,预报名成功后正式报名就不需要重复报名了。

注意,如果你目标院校已定好,那么报名要及时,防止考场距离自己过远,最好能在本校考,环境、饮食等都方便。

4、报名方式

研究生报名都是采用网报的形式,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即可进行报名,具体流程到时候可以参考官网给的流程,逐步进行即可。

5、现场/网上确认

具体是现场/网上确认,要看具体省份的安排,到时候关注起即可。但这个环节千万不要忘记,因为每年都有人忘记这个环节而不能参加考试。

现场/网上确认主要确认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并进行照片采集。

01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确认地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工
如何看待2022考研报考人数可能达到462万,相对去年人数激增85万…(如何看待2022年)插图
商管理、公共管理一、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ps:现场确认地点就是确认你考试的地点在哪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学校考,所以报名要趁早,因为每个考场人数都是有个总数的。

02所需材料:

1、本人居民身份证2、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3、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根据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相应核验材料。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6、其它招生单位或报考点规定的相关材料

6、打印准考证

12月中旬开始,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注意《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有任何涂改或书写!

ps:可以多打印几份,并把电子档放在手机上,以防考试时找不到。

7、信息最权威的4个网站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打印准考证、调剂,录取官方通道、预估录取人数等;

2、中国教育在线:历年国家线、各高校院线、各高校往年考研报录比等;

3、学校院校的官网: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推免名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拟录取名单、导师信息等;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用于查询院校和专业排名等信息;

8、寻找专业课的渠道

百度贴吧、万能某宝、公众号、qq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