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2022清美考研620史论全院最高分132分学长独创“心躺平,身…(2022必看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工业设计
本科院校|清华大学
本科专业|工业设计
初试|?396分
英语| 70分
政治| ?69分
专业一|?132分(全院最高分)
专业二|?125分
2023清美考研620设计史论直播分享群已无法扫码添加,请联系教务老师邀请进群获取马学长132分还原卷、视频分享版、核心资料。
学长教你如何心躺平,身不躺平
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才宽恕——而且的确只有坚强的人才大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
——俄国革命活动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赫尔岑.а. и.《札记》
张冰丨译
?
在动笔写下这篇文章前,我构思了好久,也阅读了许多其他同学的经验分享。考前我就读过很多篇,深感他们的强大。如今重读,依然觉得想考入清华大学这种级别的院校,真的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所以我在想,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考研经验总结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十年前我师兄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已然是贴吧或msn群聊满天飞。十年后的今天,在一个资讯无比发达的时代,各种app、视频、秘笈数不胜数。我们真正的困惑是什么?我想是作为一名普通考生,真的有可能考上清华这种顶尖名校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准备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考试呢?
那么接下来我想从身心和学习方法两方面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我愿意称此段为全篇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放到开头讲。我们大多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对世事难料可能还没什么体会。但没有体会不代表可以忽视。
我观察过一些同学,埋头苦读之际并不在意坐姿。当我们长时间以不科学的坐姿高强度学习后,很容易在腰、颈部位累积病痛。同时,有些朋友也会进入无我之境界而忘记喝水,长此以往也有结石隐患。每天坐得久、运动少、作息不规律还不注意饮食的话,会有胃病风险,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不要觉得我在危言耸听,查查新闻就会发现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的身体既不像想象中那么脆弱,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坚强。
考研阶段大家首先应该注意科学坐姿。伏案研读时,我们的身体其实是弓着的,后背肌群是被动拉伸的状态,缺乏收缩。大家可以把书或电脑垫到高一些的位置,尽量保持头部的平视角度,腰部挺立坐直。压力大时有的考生会有头疼症状,其实可能是错误坐姿或者缺乏运动引起的轻度腰肌劳损或颈椎病。但如果头疼严重影响到注意力,千万别耽搁,请及时就诊。
大家平时应该保持一些基本的运动量,散步、慢跑都好。有余力者可以做些轻度的负重练习,这对肌肉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锻炼时间上
,尽量在有太阳的时候运动,切莫半夜还强行锻炼,疲劳时一定及时休息,不可运动,肌体兴奋的状态下,人的入睡时间容易被影响。
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三个简单的主动锻炼方法:
①双手托天法:
两手十指交叉,经胸前向上托,翻掌向上,两臂向上拔起。抬头看,稍停。再向前看,稍停。两臂侧向回落。
两手十指交叉,胸前前撑,头上举,两臂分开侧举抬头,体前屈90°;向前合臂,上起下落。
两腿开步大于肩,两手由体前向侧摆,掌变拳随着屈蹲呈开弓式,转头90°看左手方向,一臂伸、一臂屈。站起后两臂复原摆至胸前变掌,再反方向摆臂两掌变拳随两腿屈蹲呈开弓式,转头90°看右手方向。速度由慢变快,幅度由转身变为转体,屈蹲程度可因人而异。
关于作息我觉得因人而异,首先检讨一下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坦诚讲每天晚上八点到凌晨两点这段时间是我思维最集中,精神最饱满的时间段,背单词简直有奇效。而我若换成早起背单词,恐怕记住的个数有限。所以大家依自身习惯调节到良性的作息循环上就好,有时讲静能生慧,设计师们确实喜欢熬夜。但大家还应保持每天至少七小时的基本睡眠,无论前一天多么心烦意乱,希望早起之后,我们都是自信满满的有志青年。
心态调节是考研中需要重视的一环,考生们其实一直在思考经典的哲学三问:我们为什么要考研,我们要怎么考研,我们会考研到哪里去?
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有多难?难到清华大学自己的学生再考一遍都会觉得很难。所以当我们决定要考清华美院的研究生时,就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我们可能通不过初试,我们也许落榜复试,我们甚至可能因为不可控的疫情到不了考场。正所谓“向死而生”,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某王牌机师也曾说:“当你做好准备的时候,死神是不会来临的。”
在此我列出一张图表,解释备考时可采取的一种思考策略来维持身心平静,缓解心理压力。我暂时称其为“科学摆烂法”。
我的办法就是以很低的心理预设去准备考试。
其实考清华大学的冒险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安全,这种安全意味着“没有烦恼”。唯当我们既不计算自己能拿多少分,也不焦虑能做对多少题、画出多好的卷面之际,我们才是安全地存在。《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明知这一年或半年的投入也许毫无结果,依旧放手去做,我们才能真正进入“纯粹”的备考状态,注意力才会聚焦到考研的核心意义——提升自我,接近目标。这种比一般冒险更大胆地冒险,比任何活动更有主观性。因为它是有意志的,是从创造的源泉中汲取的,而“成功上岸”的因素正蕴藏其中。
引用德国古典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段诗云:
如果生活纯属劳累,
人还能举目仰望说:
我也甘于存在?是的!
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
人就不无欣喜。
(有截取)
三:精准的时间计划让心里有谱
我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备考经历:我在 21年4月时决定考研,但因为工作中的项目太忙,没有开始准备。7月合同到期后回到家乡,8月3号正式开始备考,初试准备时间为145天。复试从22年1月5号开始备考,准备时间为70天。
梦清的暑期集训结束后,我在8月13号新建了一个excel表格,参考上一年的研招通知用一个小时列了一份8月到12月的计划表。初试结束后我又把表格延展到了3月。这来自于个人项目管理上的一点经验,每个设计项目都必须衡量三个要素:资源、时间和人力。
时间计划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做事更有条理,还在于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有多少时间可用,如同进度条一样令时间可视化。犹记得一篇关于马拉松比赛的文章里写道:“优秀的马拉松选手会规划目标,在路程中设计多个中间点。比如运动员山田本一赛前会仔细研究路线,记住醒目的标志物例如一幢红房,然后是一座银行。在比赛里通过完成小目标激励自己接近终点。”所以我们在考研计划中也可以多设立几个节点里程碑,适当奖励自己,才能把枯燥的复习坚持下去。
计划其实在建立那一刻就注定会被打破,所以我们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制订精细的计划,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好设计大多不是按照计划来的,可好设计大多得有个计划,后续逐渐优化调整。所以时间表一定要精准!当我看到表格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只有145天的时间来准备初试,所以在有限时间里我把主要精力分配给了最弱势的科目——英语和史论,重点攻坚。我虽然比较擅长政治和手绘,学习起来也爽,但前期只给予最低限度的精力,避免自己过于投入在喜欢的科目中。
去年的研招通知对今年很有指导作用,每年的时间点大差不差,是做计划的重要参考。精准的时间计划表有一个最大好处:提醒我们不要错过例如信息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还有做核酸等关键时间点。每年都会听到、遇到没记清时间错过信息确认,无缘考试的同学,这比名落孙山还难受。考研的各位都是成年人了,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别当“倒霉蛋”,对自己负责。做好精细时间表,思想上就能绷紧这根弦儿。
四:政治、英语、手绘——方法太多,落实要靠自己
这里就不用我再老生常谈了。推荐大家多读读梦清的高分经验分享,那里面写到的学习方法都很棒。我们如果学到八成,上岸已能说触手可及。
方法了解很多,重点就在于落实和坚持。英语多背单词多做阅读,政治多刷选择,手绘多画临摹,这就是我想说的方法。自己还有一点经验也许能启发各位,那就是考前无论心中多没谱,考试时一定要用力答题,一定要答完题!
考前我参加过 的两次英政模拟考,每次得分都没有超过60。最无奈的一次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复习我成功由58分提升到59分,当时心情是很崩溃的,一度没有学习动力。之后我调整心态,继续坚持复习。我正式的考试成绩政治、英语都比模拟考涨了十分。所以复习中经历什么挫折,大家也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努力就有希望。
五:史论——跟着老师走,每次作业都不落下
我觉得前边说得够多了,长篇大论型的文章大家也不爱看。这个章节我请老师收集了大家的问题,以问答形式来分享自己的史论备考。
1.问:学长是如何安排复习时间规划的?可以讲一下备考的大致规划吗,就是哪个月要规划复习哪些知识,到几月份应该完成什么等等。
答:我在上文已经介绍了自己如何制订学习计划,篇幅有限不多赘述。
至于哪个月复习哪些知识。可以直接参考y老师的建议。大概就是暑期过一遍教材,记住重点内容。从九月到十月总结自己的笔记和知识点,十月到十二月反复背诵。这是历届考生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
2.问:学长复习了哪几本书呢?
每本书的掌握程度应该是怎样的,书本知识要背到什么程度?
对中工、外工以及现代设计史的学习时间分配是怎样的?
答:当然是所有教材都要好好复习啦!至于掌握程度,考前肯定是掌握得越熟练越好。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我考前并没有掌握到熟练的程度,心情是非常紧张的,还好卷子没有涉及到那些考点。所以我不是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模拟的成绩可能还比较倒数……所有大家一定要多向授课老师们请教。早开始、早背诵、多积累、多学习。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我个人中工史投入最多,现代设计史次之。外工史几乎只复习名词解释。
?
3.问:请问学长有没有觉得哪个习惯或者是方法对自己考出好成绩是特别有 助的呢?
答:在考场上一定要保持住心态。书没有背完,我自己上史论考场前心里特别没底,背名词解释甚至背到了放包的最后一刻。当时心里唯一的慰藉就是背诵提纲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好多还手抄过一遍,我对自己手抄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也不停告诫自己万一二战的话一定要好好背过知识点。
这些胡思乱想到发卷子的那一刻就停止了,答题时脑海中唯有考试一件事情。我在作答时也不时去看墙上的钟表,计算考试时间,避免在一道题上耽搁过久,为论述题留够时间。我第一道简答题大概用时40分钟,第二道用时30多分钟,第三道用时30多分钟。最后大概有1小时20分钟的时间,我清楚自己奋笔疾书能够写完,先用10分钟列了文章提纲。写完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三分钟,赶紧擦掉铅笔打的横线。
出了考场后一定不要对答案,谁找你讨论题就瞪谁,不要影响到自己下一科的发挥。截至发文时我都还没有对过答案。
?
4.问:在考试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或模棱两可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答:尽己所能把记得住的部分能写多细写多细,逼近心中的正确答案。拿不准的时候就选最稳妥的那个。其实拿不准的题最好按自己的第一想法答,纠结多了反而可能错。
?
5.问:有什么写简答和论述题的好建议嘛。平时要怎么积累呢?
想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把知网上清美的期刊都看了有用吗?
可以推荐一部与史论考试有关的书用来精读吗。
答:建议就是表述要有逻辑性,上来就说清楚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最后总结。最稳妥的模板是总分总格式。
补充课外知识务必请教y老师。多读《装饰》期刊肯定没错。摘抄老师推荐的重要观点加上自己喜欢的句子与表达方式来背。
但最重要的还是记熟课本上的知识,不然上考场就会很慌。平时的积累就是多写多练,我考前跟着老师写了9篇论述习作,锻炼了自己写简答和论述的思考方式。推荐书目请遵师嘱。
6.问:在听课过程中是如何记笔记的?课后又是怎样整理笔记的?
整个备考前期怎么整理笔记,后期怎么整理笔记?
前期怎么背书,后期怎么背书?
快考试的时候要怎么准备呢?
答:我在上课的时候狂写笔记,ppt抓紧拍照。但说来惭愧,自己课后很少再看记过的笔记和拍下的ppt,请大家不要模仿,记了笔记就要好好复习。
至于背书还要分阶段可能担心得过细了。不妨先算一算自己能备考的时间,然后这几天背一下书,就能总结出背诵的节奏了。复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因人而异,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所以快考试的时候最好也是平时怎么准备那会儿还是怎么准备,不要心烦气躁。复习不完没关系,能记住哪些就尽量多记!
答:史论是我投入最多的科目,日均三小时,有时能到六小时。另一门专业课自己其实很喜欢,但容易沉浸其中,所以见缝插针维持熟练度,主要精力集中在补足短板科目上。当然别人说的只是建议,时间安排上大家务必以自己实际情况为主,你最清楚自己哪科有谱哪科没谱。
?
8.问:最后考试前,脑子里记住的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数量比大概是多少?
课外知识需要积累到多大的材料量才可以?备考全程总体上花在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时间比例大概是多少?
答:这个问题好精细,很难回答呀。其实知识不要分那么多的课本内与课本外,首先什么都可能考到,其次你记住的知识就是你的。我自己喜欢抄书,手抄过一遍的内容几乎都有印象。优点是能练字,练手速。缺点是费时间。
最后考试前,我指的是把书包放到考场外的那一刻,脑子里记的几乎都忘了,但卷子发下来开始写的那一刻似乎又都记起来了。
?
9.问:请问学长是一战吗?如何理解近几年史论考试的变化?面对清美越来越灵活的题目,针对变化做了哪些复习规划的深入与调整?
答:是一战,但我深知考试很难,已经做好成绩不佳的心理准备了。面对越来越灵活的题目要以记牢课本知识为中心点,围绕真题发散思路。这里推荐跟着y老师走,他水平很高。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
?
10.问:学长想请教一下在你看来史论高分的得分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抓到关键点得分?如何针对得分点专门复习?在平时积累中要做到哪些方面才能面对灵活的考题时也游刃有余?
答:只有阅卷老师才清楚哪些是真正的得分点。我们和出题老师之间有着巨大的信息差,所以复习是不可能只针对得分点的。尽你最好的态度去备考,在考场上发挥出你最好的水平,然后请务必答完试卷!
试卷上问的问题就是关键点,回答清晰有条理,词句通顺,再加上一点文采可能就是高分。所以一定要紧扣题目作答,直截了当,问什么答什么。
?
11.问:想问一下知识点收集阶段怎么把书上某个内容的有效信息从大段文字中提取出来(如何取舍);名词解释该如何有效记忆?大概需要过多少遍?
答:我觉得名词解释很重要,所以我把重点书目也尽量分解成名词解释逐条背诵。比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里我大概分成了116个名词解释、11段简述、14句短语来背。y老师的方法启发很大,每条名词解释我都按以下方法套入模板:
起:这个东西是什么?
时间:—— 地点:——
作者:有的没有?
技术:—— 装饰:——
题材:有的没有?造型:有的没有?用途:有的没有
结:一句话总结,定论。
以两个词条为例:
带钩????
起: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
时间: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形状: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技术: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
?
青花瓷????
起: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胎上绘画图案,再罩釉、烧成的瓷器。
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效果。
时间:出现于唐代。元代,因蒙古族尚白尚蓝,获大发展。
从此成为中国瓷器代表,并对世界影响巨大。
地点:景德镇窑
技术:①在坯体上绘画图案。
②上釉后,入窑烧制成瓷器。
③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
图案:题材-鬼谷下山、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
造型:硕大-盘子71厘米。?八棱梅瓶,便于扎系。
特点:①符合蒙古族尚白、尚蓝的喜好。?苍狼白鹿传说
②典型的元青花:用波斯钴料,装饰繁密,器物常硕大
③装饰带数量与蒙古族的重九恶七有关。
结: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后世发展:明代青花-永宣 成弘 嘉万,永宣成就最高。
清代青花-康乾雍,康熙成就最高。乾隆后国力衰退,艺术水准逐渐降低。
?
几乎每个名词解释都能以此模板来背,再多扩充细节就是简答。起、时间、地点、作者、工艺的分条都是一样的,背的时候就不怕遗漏,想不起来就敢猜测明词条里不涉及这个点。但即便各种精简,我自己总结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背诵提纲有2万多字,时间有限没有背完……大家可以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看看还有什么优化的空间,但千万不要因为近年考试改革而忽视名词解释的背诵整理。万一杀个回马枪呢?
12.问:简答和论述怎样答题更好,如何更好地结合观点和例子?如何应用知识点有逻辑地表述从而获得高分?
答:我的建议是好好听课、好好写作业。我报名了梦清的精批班与论述精讲班两个课。这两个班型学费不低,也变相督促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严格地跟着老师走。
《韩非子》中有一句话:“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意思就是十个人栽杨树而一个人去拔,肯定没有能成活的杨树。因为栽树难而毁树容易啊。作业同理,偷懒落下一次就会落下更多次。报了课程就要坚持认真听。
我从始至终没落下过一次作业,有时完全没思路也坚持完成论述作业,后期更是开始手写,从而更好地估算时间。
我回看精批课作业分数,以b为主,c也不少,a和a+很罕见。但我依然认真地去写,并把自己的一些思路附在文章后面。因为自己态度认真,老师也会耐心解答我的问题。所以考前我对自己的史论成绩没有预测,也不敢预测,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就好!
?
13.问: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多看教材和装饰还要看什么?)或者说思考的逻辑;除了网课,获取知识的其他渠道(如何汇总从而输出?)
答:我的文章唯一被投到公屏上讲解的一次还是因为写得太差让别的同学引以为戒。其实我自己也觉得那篇写得不是很好,在群里跟老师认真讨论了写作思路,收获颇多。但没有写好的文章我也没有抛弃,会看看如何修改。在修改中找到自己的写作缺点。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作业这次不合适,下次就可能会用到另一题。写过两遍的文章自己会记得很清晰,考场答题时甚至能用上。
?
14.问:如果平时安排很满如何高效进行备考?
答:做好时间计划,把事情分清主次。如果备考是你觉得当下最重要的事情。那就让别的事给考研让路。
所以总结自己的史论经验,我其实觉得自己运气比较好,遇到了今年不考名词解释,而论述题恰好又与自己的本专业强相关。关于工业设计的定义和设计项目推进的日趋复杂化、系统化,自己作为一颗在制造业一线干了三年的螺丝钉,还是有得说的。光是加班后跟着师傅吃火锅时听来的故事就能讲一箩筐。所以考前的一切紧张在看到题目后都烟消云散了。但运气可遇而不可求,这次遇到称心如意的题目下次就不一定了。所以要多做准备,做好准备。正如《论语·子罕》中所言,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山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山往也。?”
备考,归根结底是简单的几句话:强身健体。考前尽你所能做最充分准备,考场上头脑冷静展现你最强的能力。别纠结考上还是考不上,放手去闯!
感谢父母对自己的支持,感谢老师们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感谢朋友们的 助!祝大家备考顺利!最后送给大家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以共勉:
?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一桩比较简单和容易的事;而只有在生活用铁环紧紧把你箍起来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事情。
——н.а.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丨译
?马学长手绘,复试篇敬请期待。。。
是这样理解的:
“可以说成功需要
靠三件事才能赢得:
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这种“力”
并非一板一眼地死学
而是对目标和理想的判断力
完成计划的行动力
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毅力
以及四两拨千斤的巧力
志遥学长就是
十分懂得如何努力的人
正如他所分享的一样
备考过程对他而言
并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更是身体与心力的双重磨练
既需要得当的方法与计较
也需要强大的心态与体魄
正是如此的平衡发力
使得他一跃而上
四平八稳地站上了
梦想中的更高的平台
愿你今后永保这颗
缜密而认真的心
愿你所有的努力
都能得到正向回馈
在自己所热爱的学术道路上
扬帆远航